中試型凍干機的凍干過程對食品營養成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蛋白質
凍干過程中,蛋白質的變性程度相對較低,因為整個過程在低溫下進行,蛋白質的結構破壞程度較小。研究表明,凍干過程中蛋白質的保留率可達90%以上。此外,凍干過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變化不大,有利于保持食品的營養價值。
2. 脂肪
脂肪在凍干過程中受低溫和低壓的影響,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減弱,有利于脂肪的結晶,其保留率可達90%以上。不過,脂肪的氧化程度與凍干溫度、速率和脂肪種類有關,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更容易氧化。通過添加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可以顯著降低脂肪的氧化程度。
3. 維生素
凍干過程中,維生素的穩定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研究表明,凍干過程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的保留率較高,平均減少約10%-20%。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E)在真空環境中氧化減少,保留情況也較好。通過優化凍干工藝參數,如降低溫度、縮短時間,可以進一步提高維生素的保留率。

4. 礦物質
礦物質在凍干過程中受熱時間短、溫度低,結構破壞程度小,保留率可達90%以上。凍干過程中水分的去除會使礦物質濃度相對提高,進一步增強其營養價值。
5. 碳水化合物
凍干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保留率較高,可達95%以上。低溫和低壓條件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結晶,且對碳水化合物的結構影響較小,能夠保持食品的口感和營養價值。
6. 抗氧化物質
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黃酮)在凍干過程中受低溫和真空環境的保護,氧化損失較少,有助于保持食品的天然抗氧化特性。添加抗氧化劑或采用特殊包裝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凍干食品的抗氧化能力。
7. 微生物污染
凍干過程可以有效殺滅食品中的微生物,如細菌、霉菌和酵母等,降低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風險。凍干食品的微生物指標通常優于其他干燥食品,有助于延長保質期。
8. 水分活度
凍干食品的水分活度較低(通常低于0.6),這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酶的活性,從而保持營養素的穩定。低溫凍干過程中,水分活度的降低有助于減少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的降解。
提高營養成分保留率的措施
優化凍干工藝參數:控制凍干溫度(建議在-40℃以下)和壓力(0.05MPa以下),以提高營養成分的保留率。
改善包裝:采用阻氧、阻光、阻濕的包裝材料,減少食品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降低營養成分的損失。
添加穩定劑: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劑、防腐劑等穩定劑,抑制微生物生長和營養成分降解。
總之中試型凍干機的凍干過程對食品營養成分的保留具有顯著優勢,尤其在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保留方面表現出色。通過優化凍干工藝和包裝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營養成分的保留率,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食品。